為實現農貿市場“提檔升級”目標,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管局從保障民生的現實需求落腳,采取一系列跟進性措施,開創出一條“標準化+制度化+信息化”管理路徑,助力常態化疫情防控。
一是地方標準引路。組織系統干部和專家對農貿市場調研,制定符合市場發展需求和首府地區定位的地方標準。歷經了兩個多月的集中調研、問題查找、分項設標,編寫形成《農貿市場經營管理指南》,并在完成專家評審后發布了農貿市場經營管理全區首個地方標準DB1501/T0002-2020。該指南包含場地要求、場內布局、衛生管理等7大類內容,涉及給排水設施、垃圾收集設施、總體設計等131條具體標準。
二是管理辦法規制。起草《呼和浩特市城區農貿市場管理辦法》,從市場開辦、經營管理機構管理、入場經營者管理、監督與處罰等8個方面明確41條管理措施,明確市場主辦方、屬地政府和管理部門的職責任務,力求建立標準基礎上的閉環管理體系,形成標準與制度相互呼應、相互制約、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。
三是以點帶面示范。代政府起草《關于在東瓦窯等農貿市場試行標準化管理的通知》,經市政府同意,在市四區分別確定福海興、萬惠、美通、東瓦窯大型農貿市場試行標準化管理。要求試點單位按照“市場建設標準化、管理規范化、經營智能化、服務優質化”原則,實施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,形成具有呼和浩特市特點與優勢的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工作成果和管理經驗,提升城市農貿市場綜合環境。
四是考評標準細化。制定《落實農貿市場經營管理指南DB1501/T0002-2020考核量化評分制度》,將標準涉及的7類內容量化為滿分700分進行賦分評價。特別是對于農貿市場普遍存在的衛生環境問題,明確了包裝物使用管理、區域保潔、公廁衛生管理、從業人員衛生等方面具體的賦分指標,以實現量化評價。
五是制作問題清單。組成3人專家小組,對試點單位運營管理狀況進行全覆蓋走訪、全方位查證,以“找差距、制清單”方式幫助市場主辦單位明確規范整改方向。期間,向試點單位下達87項“問題清單”,要求市場主辦方對標管理指南逐項整改、逐項落實,并指導市場主辦單位以點帶面、梯次推進農貿市場標準化管理工作。
通過系列措施的集中推進,呼和浩特市農貿市場狀況得到明顯改善。福海興等試點單位在對硬件設施進行層次性改造的同時,開展食品安全監管風險防控工作,通過應用重點領域安全風險防控信息化系統,對食品經營戶的經營行為實行全程電子化監控,實施智慧監管,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。據悉,2020年8月底各試點單位將完成各項試點任務,呼和浩特市將打造形成農貿市場標準化管理“升級版本”。